在传统动力能源的汽车市场上,涡轮增压与自然吸气两种发动机俨然已是平分秋色,关于这两种发动机各自的优缺点我们在此前的文章中也有详细论述过,这里就不再进行详解。然而时至今日恐怕也只有少数车迷还记得曾经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过一款被当时汽车行业定义为新兴科技的转子发动机。
对与广大车友来说,对转子发动机概念的陌生并不为过,毕竟距离我们最近的搭载这种动力的车型马自达RX-8已经退役长达五年之久了。如果追溯转子发动机的历史,我们几乎可以感受到这就是一部血泪堆积的悲催发展史。所有的缘起都始自1959年德国人汪克尔发明的转子引擎,这项在当时轰动了世界的专利发明虽然很快让百余家企业签订了技术转让协议,但在这其中真正做到让转子引擎名扬世界的却只有马自达。
1967年破釜沉舟的马自达推出Cosmo Sport 110S作为世界第一款搭载转子引擎的量产车永远地载入史册。而转子引擎的鲜明个性和优缺点也同时暴露无遗。转子发动机的体积小、质量轻、结构简单。运作平顺,且十分轻易就可以达到高转速,爆发出相比同排量活塞发动机更多的活力。当然在这种先天的优势下,转子发动机由于每个运转周期都要喷油、点火三次也造成了其额外吞油的属性,大量的油耗,再加上技术小众导致的维修成本高,以及寿命短等缺点导致了转子引擎的致命缺陷。再加上后来的石油危机爆发,诸多不利因素的共同驱使下转子发动机的研发面临着历史性的考验,而锲而不舍的马自达冒着破产的危机,开始将转子发动机技术应用在先对小众的跑车车型之中。
1991年勒芒24小时耐力赛搭载马自达R26B 2.6L四转子发动机的787B赛车,凭借高转速、大输出的特性,夺得冠军。这一惊人的结果不但让转子发动机名声大噪,甚至时至今日马自达仍是唯一一个拿下勒芒冠军的亚洲厂商。遗憾的是转子发动机这昙花一现的成就之后,伴随着涡轮发动机的兴盛和新时代节能减排的政策要求,转子发动机被迫退出了历史舞台。